找到相关内容5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为往圣继绝学——《文殊智慧哲学精义》解读

    ”,历代诸家多有注解,隋慧远说“不二之性即是实性”,其实,“不二”就是“无差别”,是对世间出世间所有的矛盾解构之后的“归元”与“趋一”,趋向平等、归于一元。吉藏在《玄论》卷一云:“有人言,不二法门...之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五台山作为一门文化现象被研究,有学者梳理五台山之佛教,探讨五台山之寺庙,整理五台山之碑文,挖掘五台山之僧,剖析五台山之旅游,为五台山文化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

    景天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3762197.html
  • 《妙法莲华经》“十如是”研究

    新纂续藏》册二十七。  31.《玄论》,(隋)吉藏造,《大正藏》册三十八。  32.《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隋)灌顶撰,《大正藏》册五十。  33.《添品妙法莲华经》,(隋)阇那崛多共笈多译,《...》册四十二。  24.《三论玄义》,(隋)吉藏撰,《大正藏》册四十五。  25.《大乘玄论》,(隋)吉藏撰,《大正藏》册四十五。  26.《法华玄论》,(隋)吉藏撰,《大正藏》册三十四。  27.《...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20463630.html
  • “义学沙门”吉藏大师

    维摩经游意》一卷、《玄论》八卷、《维摩经略疏》五卷、《大品游意》一卷、《大品义疏》十卷、《胜鬘宝窟》六卷、《金刚经义疏》四卷、《金光明经疏》一卷、《仁王般若义疏》六卷、《无量寿经义疏》一卷、《观无量寿经义...“诸行无常,藏法师道济三乘,高十地,惟怀弘于般若,辩囿包于解脱,方当树德净土,阐教禅林,岂意湛露晞晨业风飘世,长辞柰苑遽掩松门,兼以情切绪言见存遗旨,迹留人往弥用悽伤。”从唐高宗的吊唁可见当时的朝庭...

    理净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75688708.html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以“三心”的思想结构为中心

    商周出版,2005年,第281页。吉藏亦是将前为“修净土意”,后为“正修净土”。《玄论》卷八,《大正藏》第38卷,第905页上。]僧肇解释说:〖GK2!2〗土之净者,必由众生。众生之,必因众行。...逻辑结构则成为心净→行净→众生→佛土净。而且,“佛土净”是动态的、实践、动词性的概念,并不是静态的、词性的概念,因为菩萨必须透过庄严净土并成熟众生的修行过程,这是解脱成佛的义务性条件。所以,“...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5539197.html
  • 佛教般若学的语言观

    解脱出来。佛教般若学认为众生之所以不能证悟实相,轮回于六道之中,其根本原因即在于众生执著于名相,即执著于语言文字相,而不能解脱。吉藏在《玄论》中说:总收万法,凡有二种:一者物体,二者物,此二是生累...进一步说明真理只有一个,吉藏又立四重二谛说,他在《大乘玄论》中说:  他(师)但以有为世谛,空为真谛。今明:若有若空,皆是世谛;非空非有,始真谛;三者,空有为二,非空有为不二,名为真谛;四者,此三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541892.html
  • 吉藏大师与三论宗

    卷、《法华玄论》十卷、《法华统略》六卷、《维摩经义疏》六卷、《维摩经游意》一卷、《玄论》八卷、《维摩经略疏》五卷、《大品游意》一卷、《大品义疏》十卷、《胜鬘宝窟》六卷、《金刚经义疏》四卷、《金光...圆寂以后,唐高祖诏令慰赠,东宫以下,诸王公王后,并致书慰问,赠钱币吊念。秦王偏所崇礼,乃通慰曰:“诸行无常,藏法师道济三乘,高十地,惟怀弘于般若,辩囿包于解脱,方当树德净土,阐教禅林,...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646714.html
  • 三论宗二谛义初探

    的中观学始终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借宇宙万法来分析证明诸法无自性。三论宗的集大成者,吉藏大师对二谛义更加极力的继承和阐发。他除了《大乘玄论》、《玄论》、《三论玄义》和三论疏中广泛的和重点的阐述二谛外,...彻底,没有见到他的真实相,如戴上了有色的眼镜看东西一样。所以说:“无明隐覆世俗”。又经云:“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愚夫不知名为无明。”因为无明,不见诸法无自性,而执著它确实如此的、有自性的...

    印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849716.html
  • 佛典语言的诠释学问题──以观诠教的建构

    净影慧远,《大乘义章》,T44  吉藏,《法华玄论》,T34  吉藏,《法华游意》,T34  吉藏,《胜鬘宝窟》,T37  吉藏,《玄论》,T38  吉藏,《中观论疏》,T42  吉藏,《大乘玄论》,T...原则,笔者之为“以观诠教”。  从哲学诠释学对理解如何可能的反省,本文对“主体─客体”二分的诠释学态度进行批判,主张真理或意义是动态的开显过程。佛典语言的意义及其所标示的真理,既非客观存在于释迦的意图...

    王兴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755228.html
  • 觉之教育的实践理念与方法──以《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的“慈悲喜舍”观为基础的初步探讨

    :No.1779。   吉藏,《玄论》。大正38册:No.1780。   吉藏,《维摩经义疏》。大正38册:No.1781。   窥基,《说无垢经疏》。大正38册:No.1782。   《维摩疏记...大乘佛法的义理-以“心净、众生、国土”为诉求,说明菩萨随发菩提心,则有纯净意乐,乃至能有清净有情,以严净佛土。进而有清净法教、清净妙慧智行、清净自心及妙功德。(玄奘译本)太虚大师认为:维摩诘居士“...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260065.html
  • 从《大乘玄论》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

    从《大乘玄论》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  李雪涛  三论宗之集大成者吉藏大师非常重视佛性学说,在他的著作中论及佛性处颇多,如《玄论》卷一、《十二门论疏》卷上、《胜鬘经宝窟)卷下、《法华玄论》卷一等等...尽管自《涅槃经》传人我国以来,佛性问题在佛教学者乃至当时崇尚心性说的知识界进行过广泛地讨论,一时成为南北朝显学,但由於佛性一既可指「心性本』的成佛之心,亦可指使心能够发生作用之条件,即「待缘而起』。...

    李雪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4864071.html